我在全國各地最常被問:「國家面對這麼多的安全挑戰,我一個人能做些什麼?」我看到社會大眾對於保衛家園有強烈的意願和決心,昨天的《成為彼此的後盾》營隊正是呼應這樣的精神而生。
我們知道,國防不只是國軍十幾萬人的事:必須從你我做起,一起建立從個人到社區到社會共同體的韌性,讓我們未來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戰,都有所準備、並有能力互相支持。
昨天,在聽完講者的分享後,下午的急救工作坊與戶外操演,讓小隊們以就地取材的原則來面對突發的情境,考驗團隊的溝通、領導與應變能力。
經過十二個小時的緊湊課程,閉幕時聽到年輕學員表示「一定會跟家人朋友分享,推薦更多人來參加」,也有警消背景的學員說,期待未來持續參與跟合作。
不同領域的夥伴為一個共同的目標,聚在一起,展現了我們民間的力量,也證明許多人不但關心家園的未來,其實很願意透過具體行動來守護它。
家人平時可以吵架,但危機時期,是肩並肩解決問題的時候。這是我們的第一步。
謝謝所有合作單位,以及近百位工作夥伴的促成。
▪️美國在台協會 AIT
▪️衛福部台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
▪️台灣醫療救護學會
▪️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 搶救消防員
也感謝所有的講者:
▪️特別來賓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在開幕致詞中,鼓勵學員面對挑戰,能夠堅持勇氣、懷抱希望。
▪️前國防部參謀總長李喜明、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林成蔚、AIT 政治官黃東偉(Thomas Wong)就國家所面對的威脅,討論「參與國防」的各種方式,以及他們選擇「公共服務」的心路歷程。
▪️AIT 聯絡事務組組長柯明修(Matthew Kent)和駐館醫師舒安容(Dr. Erika Schroeder)分享他們親身經歷的國際危機與急難救助經驗,強調平時的準備以及危機時的應變。
▪️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石富元談過去數十年在台灣災難醫療的經歷。
▪️銘傳大學都市規畫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則介紹「社區防禦」的概念。